【亞洲文旅網訊】適逢故宮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第十五屆清宮史學術研討會暨深圳大學第三屆故宮學學術會議日前在深圳召開,此次會議由清代宮廷史研究會與深圳大學人文學院主辦,深圳大學故宮學研究院承辦,旨在促進清宮史研究會各會員單位的學術交流,用「闖」的精神、「創」的智慧,搭建起溝通古今的學術橋樑,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全球傳播貢獻學術力量,來自24個不同單位的71名專家學者首次相聚大灣區,共提交了59篇學術論文。
深圳大學副校長李永華在致辭中指出,深圳大學故宮學研究院應進一步加強與清宮史研究會各理事單位的深度合作,吸引更多優質資源,不僅要推動學校在文化傳承與創新方面取得更豐碩的成果,而且要進一步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現代教育深度融合,致力於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深大力量。
深圳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馬自力則表示,希望深圳大學故宮學研究院與清宮史研究領域的各方面力量展開廣泛合作,尤其是與清宮史研究會各理事單位建立密切的聯繫與溝通,獲取更多詳實、準確的研究素材,使研究院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的研究更加貼近歷史本真,產出更多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清代宮廷史研究會秘書長、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任萬平亦致辭表示,清宮史研究不僅是學術的探索,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其創新精神與歷史研究的厚重底蘊相得益彰。希望與會學者能夠借此機會,充分交流學術成果,激發研究靈感,共同推動清宮史研究邁向更高水平,為新時代的文化建設貢獻智慧與力量。
大會報告由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長金路主持,共有四位專家做匯報,其中,任萬平以清朝第一家庭——皇家為代表,探討慶祝傳統新年這一社會實踐的文化內涵;瀋陽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于明霞通過瀋陽故宮建築琉璃和黃瓦窯探析關外皇家建築文化;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副館長王金龍利用清宮內府原始檔案,探討了清代「開化紙」的相關問題;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院(承德博物館)副館長韓莉探討了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作為「民族團結」的豐碑所蘊含的歷史價值與時代意義。專家們的報告從不同維度拓展了清宮史研究的學術邊界,為本次研討會帶來了豐富的思想碰撞與研究啟示。
會議設立七個分會場,圍繞清宮史事,宮廷文物,宮廷建築與園林,宮廷政治活動與管理機構,宮廷財政、醫藥衞生、音樂與藝術,歷史文獻與學科建設,清代邊疆治理與民族團結主題展開研討和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