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首個非遺版春節地壇廟會 兔爺、京劇臉譜、燈籠黃大放異彩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5-02-05

67a19cb9e4b0e62e721e5fc1_v1.jpg

【亞洲文旅網訊】「百節年為首,四季春為先」,春節,是中國人心中最盛大、最溫暖的節日,它承載着無數的傳統與回憶,2025乙巳蛇年,迎來首個「世界非遺版」春節。沒有了鞭炮聲,有人說少了年味,而北京「非遺」的代表作京劇臉譜、兔爺、捏麵人,紛紛濃墨重彩登場,帶給京城濃濃的歡樂「年味」。本網記者首次體驗非遺版地壇廟會,印象最深的是,首個「非遺年」中,創新版「兔爺」「兔奶奶」、老北京民間花燈「燈籠黃」、黑神話悟空臉譜,個個別開生面撲面而來,古老的傳統「非遺」在創新中大放異彩。

地壇廟會是京城最有年味的地方,蛇年的地壇,人山人海,首次設置的「非遺年非遺展區」中,彩塑京劇臉譜的展位一時成為遊客們的熱門打卡地。展位前人頭攢動,各式各樣的臉譜面具琳琅滿目,引得眾多遊客駐足觀賞、選購。對於京劇彩塑臉譜代表性傳承人趙楠來說,這個蛇年分外忙碌。在這個非遺春節,她奔波於各個廟會,「這不止是生意,非遺年帶給我們傳承人的是『非遺』新的生機」。對她而言,趁着春節與 「非遺」 熱度的契機,讓更多人了解京劇臉譜文化,讓大眾領略到老手藝中蘊含的全新魅力與獨特價值,才是她內心深處最大的心愿。用她的話說,是在「一半謀生,一半謀愛」。

廟會是老北京的春節靈魂,迎來首個「非遺年」,記者一進到地壇廟會,遇到的第一個非遺傳承人,就是「燈籠黃」馬海捷。「閨女買燈,小子放炮」,老北京舊時逢年過節,都有點花燈的傳統。馬海捷家就是世代做花燈的高手,到了他這一輩兒,已經是「燈籠黃」第四代傳人了。手藝是從馬海捷太姥爺手裏傳下的,從清朝光緒年間開始,「燈籠黃」已經是這個行當裏出名的高手,馬海捷舉着花燈向本網記者娓娓道來。走馬燈、荷花燈,紛紛亮相,一個造型獨特的吉利燈,分外奪目,「這是我的太姥爺黃毓璋在光緒年間發明的,形似多刺植物蒺藜,共有20個稜角,沒有竹木作骨架,全憑紙張拼接而成,卻能站得四平八穩!」 這種形似「蒺藜」的漂亮花燈,取諧音「吉利」二字,意祝大家都能「沾點吉利」。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