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旅網訊】春節,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不僅是家人團聚的時刻,也是消費市場的黃金期。2025年春節臨近,消費者在期待新春佳節的同時,也開始將置辦年貨提上了日程。對於Z世代新任「年貨採購員」而言,年貨購買「趕大集」已成過去式,取而代之的是年輕人「混跡」於各大電商平台與直播間,多番比較價格、日期、品質等,最終為性價比買單。這也為電商平台開展「年貨節」活動提供了重要的土壤。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帶上父母開啟新年的第一次出遊,「年味遊」「非遺遊」登上熱門話題。
90後、00後逐漸成長為過年決策者和年貨消費主力軍。《2024春節年輕人社媒趨勢洞察報告》顯示,18~35歲的年輕人成為了龍年春節的決策主力。當「年味越來越淡了」遇上年輕人逐漸掌握「春節話語權」,過年儀式感新風向正在被解鎖。時代變遷,「採購年貨」這項春節傳統,不變的是囤貨,變的是年貨清單。年貨清單的更迭變化更是折射出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軌跡。
上一代人選購年貨時,往往精打細算,優先考慮商品的耐用程度和性價比,將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當代年輕人則將置辦年貨視為一種富有儀式感的節日體驗,在商品選擇上,往往傾向於購買能夠帶來情緒價值的產品,將年貨採購視為表達個性、傳遞情感的載體。
老式糕點咪咪蝦條 尋找舊時記憶
據阿里媽媽最新發布的熱點指南顯示,當前年輕人在年貨消費方面呈現四個新趨勢。一是復古新生,在年夜飯的場景裏,年輕人變身為創造者,以對年味的獨特理解和追求,復興着傳統年味。一方面,通過老品牌煥新、新場景構建、新品質追求等方式,給年味帶來新鮮體驗。如,灣仔碼頭腐乳奶黃流心餡的福祿湯圓,洽洽與麻辣王子合作的麻辣辣條味瓜子等產品都為年味帶來新口感。另一方面,隨着《小巷人家》《南來北往》等影視劇的熱播,將大家帶回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老式糕點、咪咪蝦條、麥麗素等讓年輕群體在消費場景上尋找到了舊時的印記,回味過去的年代。
創意禮贈受熱捧 養生充電迎好運
二是靈感走心,年輕人在年貨禮贈中融入自己的審美觀念、興趣愛好和社交需求,展現出獨特的創意和品味。從創意禮贈到個性化定製,從美食到生活用品,年輕人以別出心裁的方式,將年味送到了親朋好友的心坎上。
三是養生充電,年輕人開始了一場「重新養一遍自己」的旅程,從玄學轉運到中式養生,從食療保健品到心理調適,渴望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力量,期待新一年能夠迎來更多的好運與機遇。
「把非遺穿身上」 傳統服飾成焦點
四是國潮復興,隨着春節申遺的成功,一股非遺熱潮席捲全國,不僅激發了民眾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情感,更引領了一股從文化到消費的全民非遺風尚。消費者們紛紛尋求與傳統文化的聯結,通過非遺技藝、民俗、美食和文創產品,感受着那份源自心底的文化自信和歸屬感。賞非遺表演、吃非遺美食、穿非遺服裝……在非遺消費中追尋文化傳承的脈絡,在技藝傳承中接力老一輩的智慧。
在社交媒體上「把非遺穿身上」也是熱門話題,許多年輕人展示着自己的新年戰袍,宋錦外套、香雲紗馬甲、螺鈿馬面裙、絨花髮簪等傳統元素服飾,這些富含文化底蘊的服飾成為新年時尚的焦點。
帶上爸媽「年味遊」
距離2025年的春節還有不到兩周時間,除了購買年貨返鄉團圓,今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帶上爸媽「家庭組團出遊」。全家一起出遊,既能避開煩瑣的拜年流程,又能享受難得的家庭時光。「我覺得春節最重要的是和家人在一起,至於在哪裏過、怎麼過,其實並不重要。」一位年輕人說道,「今年春節,我們全家計劃去一個有年味的地方出遊,比如有廟會或者燈會的古城,既能感受傳統文化,又能過一個不一樣的年。」
採「分段式過年法」 小眾目的地熱度飆升
攜程發布《2025春節旅遊市場預測報告》顯示,今年消費者出遊意願空前高漲,國內遊、出入境遊全面開花,均呈現增勢,國內遊出行半徑進一步擴大。預計在出遊的遊客中,親子家庭的佔比將增至49%,訂單量相較於2024年同期增長75%。租車和定製遊成為家庭出遊的熱門選擇,佔比分別達到54%和37%。
由於今年春節假期有8天,如果可以請假4天,最長可擁有13天的超長假期,不少人採取「分段式過年法」,即第一段提前2~3天踏上返鄉之旅,同家人一起看春晚、吃年夜飯歡度除夕,在大年初一、初二開啟第二段度假之旅,或國內跨省遊或境外短線遊。
在目的地選擇上,除了經典的「北上賞雪」和「南下避寒」,作為「申遺成功」的首個春節假期,打卡非遺體驗活動,過個地道的中國年,「年味遊」成為遊客2025年春節國內遊的不二之選。攜程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泉州、潮州、汕頭、自貢、大同、興義等小眾目的地熱度飆升。從預訂訂單來看,銅陵、黃山、大同、景德鎮、漳州增長明顯,同比2024年增長約4倍。安徽歙縣魚燈、江西婺女洲打鐵花、四川閬中舞草龍、福建泉州簪花圍、潮州英歌舞、延安陝北說書……不少目的地通過非遺活動吸引遊客前往,近距離感受當地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