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旅網訊】「比如法國皇帝的一封信,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展覽時就是放在最前面展示出來,但在香港故宮館,它變成一個互動體驗。文物動起來,並且延伸出來被設計成明信片,觀眾可以寄給朋友。這個就很有意思。」適逢「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盛大開展,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也來到香港。忙中偷閒,終於找到時間細細在展館中走一圈的他,以「美輪美奐」形容展覽現場,更坦言許多角落都讓他眼前一亮。「故宮館的每個展覽都有其特色,體現每一位策展人及其策展團隊的學術積澱及理念,也體現了北京與香港兩方團隊在不同的教育背景與視角下,怎樣融合,怎樣相向而行。」
王旭東笑說,昨日一到香港就不停步地看了故宮館的幾個展覽,看到了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看不到的場景。「哪怕還是那些文物,比如『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展裏面,絕大多數都是北京故宮展過的,但是昨天的展覽形式很有新意,能夠讓紫禁城和凡爾賽宮兩邊的文物來對話。」
他又大讚香港展場視覺設計可謂「美輪美奐」,「展覽首先是要吸引我們的眼睛,然後再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他認為在當下時代,展覽的參與感很重要,北京故宮博物院依託於紫禁城宏大的古建築群,但內部的展覽空間也因此有了規限,要提供大量的互動場景會比較困難,而這,香港故宮館正好可以實現。「我們可以藉此和觀眾拉近距離,透過他們的參觀與互動,我們也可以觀察到底是哪些元素引起了他們的思考。」
未來合作可期 多角度展現珍品
香港故宮館於2022年向公眾開放,兩年多來已經和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推出了數個重磅展覽,展示了數百件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珍貴文物,不少更是首次於香港公開展出。讓人印象深刻的展覽不少,例如讓書畫愛好者流連忘返的「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展;以及不久前剛剛結束,用舊文物說出了新故事的「故事新說─故宮博物院藏明代人物畫名品」;還有利用新穎的策展角度讓公眾走入歷史畫卷的「紫禁一日─清代宮廷生活與藝術」展等等,都收穫了極好的口碑。
大家也都忍不住好奇,未來是否可以看到更多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名品、珍品到港。王旭東說,圉於現時的文物保護技術與文物展出政策,某些珍品現階段大概不大可能赴港,但未來,當保護手段越來越先進,確保文物離開北京可以萬無一失時,自然希望突破政策的限制,帶更多珍品來香港。「展覽一定是以文物保護為先,」他說,「但在此之前,可以透過數字化來將書畫等文物在香港呈現。」
他也希望觀眾不要將注意力只集中在如《清明上河圖》或《韓熙載夜宴圖》等明星珍品身上,北京故宮博物院實際上有大量的一級文物及珍品,都值得大家細細品味,未來更可以從各個角度來進行策展。他透露兩地團隊已經規劃好了2025至2026年的展覽,「比如明年會有宮廷飲食展,透過皇家飲食文化可以看到整個國家不同地域飲食文化在皇宮中的匯聚。」甚至未來也可以策展生動展現皇子們的生活,看看皇家如何教養小孩,「最重要的是要依靠故宮強大的研究團隊的學術成果,並藉助策展團隊將其轉化,成為可以和觀眾對話的展覽呈現。」
積極推動「數字故宮」
近年來,隨着科技的高速發展及科學與藝術的廣泛融合,博物館的數字化亦成為當代潮流。王旭東分享道,北京故宮博物院已經經歷了近20年數字化歷程,「館藏已經完成52%的基礎影像採集。數字化有不同的標準,基礎影像採集是一個保底的標準,讓每一件文物都有數字影像,對重要文物則要進行高清甚至全息採集。而我們的古建築基本完成第一輪數字化,更詳細的任務還非常龐大。而只有把古建築和文物都完成數字化,才能建立一個故宮的完整的數字資源體系。」
建立這個資料庫是基礎,如何保存及開發利用則是另一挑戰。「現在有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等技術,未來都希望加入進去。現在我們也在推動數字孿生和人工智能如何支持我們的文物管理學術研究、展陳、傳播等,但難度還是比較大。最關鍵是從事這些科技運作的高精尖團隊,他們的產業關注點和創新點還未完全投向我們的領域,我們需要更加吸引相關團隊來加入,共同把人工智能助力文博行業的工作推動起來。目前我們不僅和騰訊,也和阿里、高德、新東方,還有一些高校都在合作,和電信公司也在合作,華為等也是,希望他們的團隊可以加入進來。這項事業需要大量的投入,來支持我們的文化挖掘與闡釋。」
今年11月,澳門故宮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心正式成立,王旭東說,北京故宮博物院、香港故宮館、台北故宮,與現在澳門的保護傳承中心,以故宮相連,但各有側重。「但它們共同的使命都是保護傳承,未來四地更要相互支持、共同成長。」明年將會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100周年,「在這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時刻,希望大家一起能夠達成更廣泛的共識。」王旭東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