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旅網訊】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是港澳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國家發展始終是港澳發展的最大依託,祖國內地一直為港澳發展提供難得機遇、不竭動力、廣闊空間。特別是港澳回歸祖國以來,與祖國內地的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廣。港澳發揮連接祖國內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樑和窗口作用,為祖國創造經濟長期平穩快速發展的奇跡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紫荊沐春風,蓮花迎朝霞。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始終關心港澳經濟發展,情繫港澳同胞民生福祉,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推出一系列惠港惠澳政策,回應民眾關切,鼎力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斷譜寫「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成功實踐的新篇章。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指出,要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這為港澳在參與和助力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實現自身更大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並將促使港澳進一步找準「國家所需」和「港澳所長」的結合點,加快轉型升級,實現更好發展。
中央惠港惠澳「大禮包」
2017年
「粵港澳大灣區」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一個包括廣東省9市及香港、澳門兩地的世界級城市群發展藍圖展現在世人面前。
7月1日,《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標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啟動。
2018年
9月,《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施行。港澳台居民持證後,可享有義務教育、就業、衞生、文化體育、法律援助等基本公共服務,港澳台居民在學習、就業、創業等方面,與內地(大陸)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開通。六年來,「車暢人旺」的場景,早已成為大灣區往來互通的常態。
2019年
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將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定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四大中心城市。綱要明確指出,鼓勵港澳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依法擔任內地國有企事業單位職務,研究推進港澳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依法報考內地公務員工作。當年年底,廣東省舉行了首批定向港澳招錄公務員的考試。
2020年
1月1日,《香港澳門台灣居民在內地(大陸)參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施行,港澳台居民在內地(大陸)參加社會保險的人員和險種範圍進一步明晰。
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香港法律執業者和澳門執業律師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取得內地執業資質和從事律師職業試點辦法》。
2021年
4月,「港澳藥械通」政策實施。「港澳藥械通」政策下,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指定醫療機構經廣東省審批後,可使用臨床急需、已在香港上市的藥物,以及使用臨床急需、香港公立醫院已採購使用的醫療儀器。
7月31日,首次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在深圳、珠海、香港三個考區開考,通過考試並取得內地執業資質的港澳律師可以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內從事一定範圍內的內地法律事務,這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帶來新機遇。
9月,粵港澳三地同時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正式啟動。
10月,人社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務院港澳辦等四部門印發《關於支持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
2023年
2月,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試點實施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便利六類大灣區內地人才來往港澳,包括傑出人才、科研人才、文教人才、衞健人才、法律人才及其他人才。
2024年
自3月6日起,在西安市、青島市為符合條件人員簽發往來港澳「個人旅遊簽注」。5月27日起,為山西省太原市、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等8個城市符合條件人員簽發往來港澳「個人旅遊簽注」,內地赴港澳「個人遊」城市增至59個。
5月6日起,國家移民管理局實施六項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政策措施,北京、上海六類人才可以申辦赴港澳人才簽注。
由7月1日起,內地旅客到香港或澳門的購物免稅額由5000元人民幣,提升至12000元人民幣,連同口岸進境免稅店商品上限,合共15000元人民幣。
自7月10日起,為港澳永久性居民中的非中國籍人員簽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非中國籍)。從今年7月至10月中旬,已有約2萬非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獲發來往內地通行證,持該證出入境達5.3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