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陝西首次出土完整「黠戛斯人」俑 與乾陵石人像堅昆都督為同族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4-12-17

675fedd8e4b091a1f30df1091.jpg

【亞洲文旅網訊】「黠戛斯人最初生活在葉尼塞河上游,是吉爾吉斯人的先祖。」陝西省考古工作者日前在西安市長安區賈裏村唐代「安定烏支族」梁氏家族墓地,發掘並出土一件赤發朱唇白玉石俑,初步推測其為黠戛斯人,這一完整黠戛斯人人物形象的發現,尚屬首次。專家表示,黠戛斯人與唐乾陵石人像左威衛大將軍兼堅昆都督結匐膚莫賀咄為同族,由於結匐膚莫賀咄石人像頭部和面部均已破損,因而,此次出土的完整的黠戛斯人白玉石俑,為研究唐乾陵堅昆石人物形象及黠戛斯人物相關特點、生活習慣,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證。

唐朝時多次朝貢並「認親」歸屬

安定梁氏是我國古代的名門望族,興起於兩漢之際,歷魏晉十六國、南北朝、隋唐,代代人才輩出。此次考古發掘中發現的唐代「安定烏支族」梁氏家族墓地,由三座帶天井斜坡墓道磚室墓組成,呈品字形分布。在位於墓地西側的梁幹與陳氏、馬氏夫人合葬墓中,出土青石馬、青石俑、漢白玉俑等石制陪葬品,其石俑形象均為胡人。其中黠戛斯人白玉石俑比較完整,為赤發朱唇。此外,出土的石馬雖高僅有40餘厘米,但做工精細,亦與唐乾陵石馬頗為相似。

據介紹,黠戛斯人最初生活在葉尼塞河上游、薩彥嶺以北的西伯利亞地區,漢代文獻中稱其為堅昆,黠戛斯之稱則始於唐代。《新唐書》中就有記載:「黠戛斯,古堅昆國也……或曰居勿,曰結骨。」而根據唐代相關文獻記載,黠戛斯「人皆長大,赤發、皙面、綠瞳,以黑髮為不祥,黑瞳者必曰(李)陵苗裔也」。

史料記載,公元648年,黠戛斯朝貢團在酋長率領下,抵達大唐長安,受到唐太宗的熱情款待。由於漢代名將李廣之孫李陵曾接受匈奴單于冊封,管理過堅昆人生活的區域,因而黠戛斯人一直自稱為李陵的後裔。在朝貢的同時,因唐朝皇室姓李,也起源於隴西,所以黠戛斯酋長認為自己和李唐王朝是同宗,「認親」之後請求歸屬唐朝。唐太宗隨即同意在黠戛斯轄地設立堅昆都督府,隸屬燕然都護府,封黠戛斯酋長為左屯衛大將軍、堅昆都督。此後百餘年,黠戛斯一直同唐朝保持着友好關係。

此次出土的黠戛斯人白玉石俑,不僅是那段歷史的見證,同時也為研究黠戛斯人和大唐的往來以及遷徙,提供了實物史料。

675fede6e4b091a1f30df1181.jpg

為研究《蘭亭序》之神龍本提供新佐證

本次發掘中,考古工作者還在「安定烏支族」梁氏家族墓地發現了梁氏夫人馮寶墓。馮寶為唐代大臣、書法家馮承素之女,史書記載,馮承素工於書法,在擔任弘文館直學士時,曾摹寫《樂毅論》《蘭亭序》真跡,筆勢精妙,蕭散樸拙,備受推崇。此次出土的馮寶墓誌,對馮承素書法讚譽有加,有「字冠蘭台」之說,這為研究馮承素及其書《蘭亭序》之神龍本提供了新的佐證。

與此同時,本次發掘中考古工作者亦發現盛唐玄宗董貴妃之親族董氏家族墓,出土八方石刻墓誌。確認該墓地以董徹墓為祖塋,至少存在祖孫四代人。其中,在董徹墓中出土大量唐三彩,與目前已知關中發現最早的李晦墓唐三彩,時間最接近,為研究陝西關中早期唐三彩提供了大量材料。而在家族墓範圍內共出土5件高足塹刻銀杯,這在我國唐代考古中尚屬首次集中發現如此大量的高足銀杯,為研究唐代高足銀杯提供了稀有的紀年標本。

為解讀張九齡晚年詩作增添新史料背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董氏家族墓還發現了唐朝名相張九齡之妻董韶容墓葬和吳王李恪重孫女李仙仙墓葬。結合史料及董韶容志載可知,唐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四月廿日,張九齡被貶,遠赴荊州,董氏鬱疾,於同月廿六日病故長安。董韶容墓的發現,為解讀張九齡晚年詩作提供了新的解讀背景。此外,根據李仙仙墓誌記載,李仙仙嫁入董氏,因其夫董君之姐為董貴妃,遂承皇恩李董倆人結為夫妻。也是因此墓誌,確認該董氏為董貴妃之親族,為國戚。

考古專家表示,本次考古發掘極大地豐富了長安城南神禾原歷史時期遺存,對研究相關時期地域變化、葬俗、生活均提供了重要材料。且董氏家族墓出土墓誌可補充唐代部分政治歷史,為研究唐玄宗晚年社會、政治及相關決策影響提供佐證。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