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旅網訊】由廣州市荔灣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嶺南曲藝粵劇文化交流會”近日在粵劇藝術博物館舉辦,嶺南曲藝與粵劇領域的知名學者、青年藝術家及青年學生代表,共同探討嶺南曲藝與粵劇在新時代的傳承與創新。
荔灣區作為嶺南曲藝和粵劇文化的重要傳承地,曆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是廣州市唯一的“中國曲藝之鄉”和“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粵曲)。荔灣區文聯相關負責人在交流會上表示,新一代年輕人對文化的需求和審美觀念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如何在保持嶺南曲藝和粵劇的純粹性與創新性之間取得平衡,是目前需要探索的方向。
今年,荔灣區推出了“嶺南曲藝大師課”“荔萌-青年藝術家培育計劃”“粵潮文化周”等活動,通過更加開放和多元的形式,注重藝術跨界,激勵新一代藝術家的創作熱情,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參與。
青年學生代表和藝術家們為嶺南曲藝和粵劇的持續發展提出了創新意見。他們認為,嶺南曲藝應在保留文化特點的同時融入現代元素,如音樂、影視和舞蹈等藝術形式,通過跨界合作激發新活力。此外,他們還建議利用新媒體平臺擴大文化傳播力,通過校園活動將曲藝文化融入年輕人的日常生活。
現場,青年藝術家們分享了他們的跨界創新實踐。青年舞者李灝通過將粵劇與街舞相結合,創作了《新穆桂英掛帥》等作品,融合了粵劇的“唱、念、做、打”與街舞的現代風格,展現了傳統與潮流的結合。
青年藝術家何熙傑提出利用電子合成器等現代手段,對粵劇旋律與節奏進行再創造,以符合年輕觀眾的審美。他創作了結合電子音樂與粵劇的作品,並探索與視覺藝術、電影、舞蹈等合作,拓展粵劇的表現形式。
戲曲非物質文化研究學者黃悅在會上分享了在傳承與創新方面的多種嘗試,如重排經典劇目《馬福龍賣箭》和《趙氏孤兒》,保留了傳統粵劇的精髓。同時,結合現代元素創作了《再戰天策府》《南拳》和《竹林愛傳奇》,這些創新劇目通過跨界合作吸引了更多年輕觀眾。
華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萬鐘如在發言中指出,嶺南曲藝與粵劇是廣府文化的瑰寶,具有開放包容與不斷創新的特質。為了讓這些優秀的文化基因在現代社會中繼續煥發光芒,需要在曲藝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不斷加大力度,進一步提高文化藝術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