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觀眾欣賞“毀鏡”文化展品。 中新網記者 劉文華 攝
【亞洲文旅網訊】中國銅鏡已經走過4000年的曆史,是古人的日常用品。銅鏡不僅能夠映照容貌,還能反映古代文化。
27日,《鏡若長河》——古代中國銅鏡文化展在呼和浩特博物館開展,展覽精選182件銅鏡,跨越春秋戰國、兩漢隋唐、宋元明清等曆史時期。
在漢代銅鏡展櫃前,一面“常輿君”方格蟠虺鏡吸引眾人關注。呼和浩特博物館展覽研究部史旭介紹,此面銅鏡有著流行於西漢時期的相思文化類銘辭,傳遞著“相思勿忘”的堅貞情感,此類銘辭多以女性自述為主,學者稱其為“女性賦體詩”。
一些觀眾駐足在幾面藏有破碎銅鏡的展櫃前欣賞。史旭介紹,“破碎銅鏡為‘毀器’,喪葬文化中常見,漢墓葬鏡也是中原常見習俗。這件展品發現於河南洛陽燒溝墓地的兩座‘同穴異室葬’墓中,發掘於兩座墓葬中的兩半殘破銅鏡,合在一起是一面完整的銅鏡,有‘破鏡重圓’的寓意。”
此次展出的瑞獸葡萄鏡是唐代較有影響的鏡類,銅鏡制作在唐代達到高峰。呼和浩特博物館展覽研究部樊慧介紹,瑞獸葡萄鏡在唐高宗、武則天時期最為盛行,典型的圖案由瑞獸、鸞鳳、葡萄蔓枝、果實組成,有多子多福、長壽富貴的寓意。
此次展覽,明清時期銅鏡較多。樊慧表示,“明清時期古語鏡流行,多圍繞科舉和福壽題材。常見壽山福海、百歲團圓、福壽雙全、狀元及第、喜生貴子等吉祥內容。”
呼和浩特博物館副館長王錕表示,如果將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銅鏡連在一起,無疑可以透視曆史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