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大裂穀如何生出“山海湖”?——中國式現代化的攀枝花故事系列報道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4-10-29

【亞洲文旅網訊】東華山山巔,海拔1570米。每天傍晚,這裏都聚集了一撥撥追逐夕陽的年輕人。

他們默契地做著同一件事:將手機或相機高高舉起,記錄落日熔金的絕美瞬間。

2024102902d4a354d6cbb9779e85bf553d03abdd.jpg

從東華山上俯瞰攀枝花的初印象,或許就是所愛城市的模樣。

把山巔的視角轉換為Citywalk的體驗,這座處於裂穀之中的城市,抬頭可見綠,出門能親水,四季可賞花,多了美食凝聚的煙火氣,多了閑話家常的睦鄰友好,多了快言快語裏蘊藏的熱絡。

在央視出品的雙語短視頻紀錄片《Amazing China(美麗中國)》中,攀西大裂穀以其雄渾壯觀的姿態,訴說著自然與時間的滄桑。

如今,這片古老的地質奇觀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煥發新生——獨具匠心的“山海湖”城市景觀,悄然改變著這片土地的面貌,也讓每個人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漸可感可觸。

2024102960d22934881313dbed226b7c1ec21ff8.jpg

山水之變

漫長的歲月中,大自然以其偉大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塑造無數奇跡,令人歎為觀止——

神奇的攀西大裂穀,縱貫南北300公裏,如巨斧劈開橫斷山脈。裂穀中,山地起伏、穀盆相嵌,成為美景的匯聚地和罕見的成礦帶。

奔騰的金沙江、雅礱江,從遙遠的唐古拉山脈、巴顏喀拉山南麓走來,繞高山、撞峭壁、過險灘,曆經艱辛與坎坷,匯聚於攀枝花。

峽穀風光,大山大水,像長長的絲帶,把昨天與今天、當下與未來串聯,與我們的生存、生活、生長相依相繞,共同構成了攀枝花城市的肌體和骨架,也塑造了這座城市的獨特氣質。 

20241029805885a6198117a67187c33ace27c8a0.png

這是一條厚重的“生命帶”。

三線建設為這片山水增添了濃厚的共和國記憶。這裏是英雄輩出的熱土,一代代攀枝花兒女傳承弘揚“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三線精神,書寫了一部部感天動地的英雄史詩。

這是一條璀璨的“文化帶”。

文化多元、開放包容,沒有“外地人”概念,98%的城鎮人口來自五湖四海,涵蓋漢族、彝族、傈僳族等40多個民族,大家來到這裏工作、生活,都成了“攀枝花人”。開放、熱情、包容是流淌在攀枝花人血脈中的基因。

20241029231c076f1982930eb68f220a67b9704d.jpg

這更是一條澎湃的“活力帶”。

獨特山形水勢帶來強大氣場:攀枝花是萬裏長江上遊第一城,境內大小河流82條,分屬金沙江、雅礱江、安寧河流域;市域內以低中山和中山為主,共占全市幅員面積的90%。

然而,有山難攀,引人無限遐想卻止步於峭壁;有水難觸,讓人心生向往卻難以親近。

如何保護好山水、利用好山水,探索山水與城市之間的關系,彰顯山水之城的魅力,是攀枝花城市規劃建設必須面對的問題。

增空間、提功能、優生態、強服務、塑文化……攀枝花努力尋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活力源泉,營造更多的親山親水空間讓人回歸自然,進一步提升城市的發展能級和品質。

於是,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傑作交織,“山海湖”應運而生。

攀枝花制定東華山山地體育公園規劃設計方案,以“攀枝花陽光之路”為總體定位,打造“城市綠心”;

服役半個世紀的馬家田尾礦庫完成曆史使命後,攀枝花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為抓手,致力將尾礦庫打造為集生態、文旅、體育競訓於一體的生態樂園;

結合銀江水電站項目建設,攀枝花在金沙江主城中心區段規劃實施銀江湖項目,與東華山山地體育公園、阿署達花海相互輝映,形成山水自然與城市高度融合的“山海湖”城市景觀。

過去,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現在,山是公園,水是景區。攀枝花,悄然迎來“山水之變”。

20241029a990bad0b9a8a729dba56db50b2aa8ea.jpg

“無中生有”

“山海湖”城市景觀,並非自然天成,“無中生有”,殊為不易。

千難萬難,問計群眾就不難。40年前,東華山是“無名山”,滿山齊肩深的茅草。怎樣把百姓家門口的“荒山”變成群眾精神共富的“新場景”?攀枝花主打一個“聽勸”。

攀枝花問計於民,向社會公開征求市民之需,與登山愛好者、轄區群眾一起“深讀”東華山,就連山上栽種什麼品種的植物,也請網友各抒己見。

2023年9月,東華山山地體育公園正式對外開放,2.5公裏的4條標准登山步道和6.8公裏複合綠道串聯起觀光電梯、伴山咖啡、“鋼之亭”和“城市之眼”4個景觀節點。本地市民、外地遊客爭相登上城市“龍脊”,賞橘子夕陽、觀酒醉雲霞。除了風景,讓遊客更為欣喜的是,自己提出的建議,已成為東華山上的景點、路線、綠植。

過去的荒山,成為群眾健身休閑的新寵、線上線下的“網紅”、攀枝花的城市會客廳。開放一年多來,超百萬人次前往東華山山地體育公園健身觀景,休閑娛樂,僅龍年春節期間就接待遊客14萬人次。

20241029dde6f929bb56e7d387ef2882209aa7dc.jpg

攀枝花本沒有“海”。

馬家田尾礦庫於1970年投入使用,主要用於堆存攀鋼集團選礦、選鈦後的尾砂。經過50年的堆存,馬家田尾礦庫從原來的小灘塗變成一個大“黑湖”。到閉庫前,已堆存尾礦約1.23億立方米。

2022年6月,馬家田尾礦庫閉庫,這也是當時全國首座完成閉庫的大型尾礦庫。閉庫後,這片土地該用來做什麼?最終,攀枝花把決定權交給了市民。

2021年底,攀枝花市民提出“金點子”4035條,把尾礦庫打造成主題公園、花海等“公園景點”類意見建議2365條,占比近59%。

春節長假期間,昔日“黑湖”,陌上“花”開,遊人如織。

2024102901f5d304f22fe5d6d87d140674897b03.jpg

攀枝花主城區本沒有“湖”。

2021年,銀江水電站建設啟動,預計完成蓄水後,將在金沙江攀枝花主城區段形成岸長20公裏、總庫容6000萬立方米的“銀江湖”。

攀枝花把重大項目作為優化城市空間的“鑰匙”。根據規劃,銀江湖將成為市民享受陽光、沙灘、浪花的黃金岸線。今年國慶節,銀江湖濱江生態步道工程一期主線步道貫通並向市民開放。它起於禦湖花都,止於銀江湖水電站壩前,總長6.7公裏,沿途設置了多個水岸遊憩打卡節點。步行在這條濱江生態休閑廊道,可眺望大山、俯瞰江水、露營休閑。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在“山海湖”的實踐中落地。攀枝花將大裂穀的自然景觀與人類的創意結合在一起,將“不可能”變為“可能”,讓“山海湖”在大裂穀中生長,造就了這座城市的“山水浪漫”。 

2024102901950407389e905d933702cdf0e8daef.png

匠心營城

攀枝花建成區東西跨度達46公裏,是典型的“小城市、大框架”,城市生產與生活設施混雜,文化體育設施整體規模較小,城市綠地空間和活動空間不足,難以滿足市民生活休閑等方方面面的需求。

2022年,攀枝花實施“複興炳草崗”行動,推動望江、攀賓、西海岸、臨江路四大中心城區的老舊片區更新改造,重新煥發老城區新活力。

東區炳草崗街道望江片區被定為“複興炳草崗”的第一站。2022年3月,《攀枝花市東區望江片區城市更新項目實施方案》出臺。兩年多的時間裏,東區圍繞望江片區230畝更新區域,投入資金約2.2億元,改造老舊小區,完善功能配套,在有限空間打造民安巷口袋公園、望江記憶廣場等公共空間5處。

人民的需求,就是城市規劃建設的出發點。

2022年9月,為加裝電梯,東區炳草崗街道湖光社區甘露園小區147戶居民在一個多月時間裏自籌資金252040元,已經超過加裝公共電梯所需的25萬元。

居民不僅出錢,更出力。有業主擔任監理,全程跟蹤工程進度,監督工程質量,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更激發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識和歸屬感。

老舊小區怎麼改?仁和區土城街社區建築公司家屬院在改造中,黨委政府傾聽居民意見,發動決策共謀,小區熱心居民自發組建自管委,成為積極推動者和深度參與者。

改造全面完成後,居民自覺對小區停車進行規範管理,所獲收益反哺小區物業服務,實現環境改善、功能提升、顏值煥新的目標,真正“改”出居民幸福滿滿的新生活。自2018年被列入國家首批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城市以來,攀枝花多渠道籌集改造資金14億元,共實施老舊小區改造281個,已改造完成184個。

20241029066e462da3b03423e51a30f84f6df6a4.jpg

“花城”打造怎麼開展?攀枝花作答:收集市民意願訴求,堅持“共建共享、花小錢有成效”思路,“見縫插針”建設口袋公園,讓城市的邊角地、廢棄地變成群眾休閑漫步好去處。

近年來,攀枝花市共實施“花城”打造項目64個,建有市民健康體育公園、水中央濕地公園、紅格太陽湖公園、阿署達花海、淺水灣社區公園、上恒綠都口袋公園、仁和生態共享口袋公園等各類公園54個,成功創建省級重點公園8個,全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88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2.94%。

在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攀枝花聚焦功能完善品質提升,統籌推進老城更新和新區建設,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幸福的宜居城市,聚力實現“城市美”,讓每一個人都能在這座城裏找到屬於自己的“山海湖”。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