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崔光麗經典折子戲《情探》座談會在成都舉行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4-06-29

【亞洲文旅網訊】6月29日下午,由崔光麗藝術工作室、杜建華藝術工作室主辦的“第二屆海絲泉州全國南戲展演川劇《情探》分享座談會”,在成都麓客戲曲社舉行。現場,戲曲界理論家、評論家、表演藝術家齊聚一堂,圍繞川劇表演藝術家、梅花獎得主崔光麗的經典折子戲《情探》進行了深入探討,為川劇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獻計獻策。

崔光麗是四川省川劇院原藝術總監、國家一級演員,文華表演獎、梅花獎、白玉蘭戲劇表演最佳配角獎獲得者,四川省非遺川劇代表性傳承人。她少年從藝,工川劇旦角,因扮相秀美,嗓音清麗,表演傳神動人,得以拜入川劇名旦許倩雲門下,後受教於陽友鶴、陳書舫、王青蓮、鄧學蓮、王世澤等眾多川劇名家,博采眾長,深得川劇傳統旦角表演的藝術精髓。

座談會開始前,崔光麗接受了封面新聞記者采訪。她坦言:“我很重視此次南戲展演,作為全國傳統戲的中演展演之一,其影響力與聲譽都非常好。我也是投入了很大心血、非常認真對待這次演出,希望將川劇傳統藝術的精髓完美呈現給觀眾。”

崔光麗認為,《情探》作為川劇的經典折子戲,不僅在文學、表演、唱腔上融為一體,更以高腔形式展現其獨特魅力。這出戲曆經歲月洗禮,仍能保持其魅力,深受觀眾和業界的認可。“這出戲的劇本文學性和川劇特點的表演性都特別強,經久不衰。我很開心能把這出川劇傳統戲呈現給泉州的觀眾和同仁。”

fcapp_e4a99b50-fdd1-497c-ae03-09248fdb6f7d_1719652843268.jpg

崔光麗現場清唱《情探》

在崔光麗看來,川劇應該抓住每一個展現給各地觀眾的機會,讓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並愛上這門古老的藝術。“能夠把別人不了解川劇的一些東西展現出來,我很珍惜,也很榮幸這次跟其他劇種進行了藝術上的交流、碰撞,這對我們傳統藝術的傳承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作為崔光麗的代表作之一,《情探》是她16歲時,其師爺陽友鶴先生為她排的,“我今年已經退休了,真的是演了一輩子!”崔光麗感慨,“這個戲裏有我的繼承,有我的發現,有我的傳承。在演出中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和贊揚,要特別感恩前輩們對我的培養,感恩現在的時代,我也會把它傳給我的學生們,希望在呈現現代美的同時,把我們的傳統戲演繹得更加輝煌,更加美好。”

川劇理論家杜建華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南戲展演的參演劇目均來自全國各古老劇種的經典之作,演員陣容同樣堪稱經典,眾多梅花獎演員齊聚一堂,為觀眾呈現了傳統藝術的精華。崔光麗的《情探》尤為引人注目,她堅持傳統路子,從16歲到60歲,始終保持著原有的演出風格。”這種堅持不僅讓觀眾看到了川劇的表演之美、文學之美,也讓他們領略了川劇高腔及幫打唱藝術的藝術特征。“這種獨特的音樂形式的表達,真的是絲絲入扣。戲曲傳承的方式有很多種,像崔光麗這樣的傳承,我覺得也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機會。”

戲曲評論家黎繼德認為:“中國古老劇種,有太多好東西,從劇目到演員到表演,甚至服裝、燈光等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示。《情探》讓我們看到了崔光麗精神,她堅持戲比天大,把生命真正投入到川劇藝術當中。她的表演,充分體現了川劇精妙的唱念做打藝術,同時又具有她獨特的藝術性,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展示方式。”會上,他也表達了崔光麗傳承、推廣川劇的高度認可。

川劇表演藝術家、“二度梅”得主劉芸表示:“光麗身上有兩大特點,第一是她愛學,就可以在很多藝術場地聽到她的聲音;第二是她愛聽,敬畏藝術,博采眾長,不管是拜師還是沒拜師的,她都很尊重,尊師重道;同時,她非常重視川劇的發展,在傳承川劇的過程中,也很注意傳播。”

來自重慶的西南大學文學院教師劉敘武感慨:“崔光麗行腔自如婉轉,氣息控制均勻,恰到好處,准確表達人物情緒,對觀眾觀賞有引領、帶動之效。她字清、腔純、板正,體態自如優雅,節奏控制精准,有筋節,與場上其他演員互動默契。整場演出圓融、自如、恰切,富有感染力!”

當天,川劇表演藝術家、戲曲編導餘琛,“梅花獎”得主張燕,四川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杜林,四川人藝副院長餘洪川、川劇臉譜大師歐陽榮華、陽友鶴女兒歐陽榮秀、攝影家遲阿娟等也來到現場,分享自己眼中的崔光麗和她對藝術的執著與追求。大家一致認為:“光麗就是為川劇而生的人!”

fcapp_46d43305-e1c4-436d-a6c7-8206c81e82bf_1719653029077.jpg

大合影

“梨花落,杏花開,夢繞長安十二街。夜間和露立蒼苔,到曉來輾轉書齋外……”最後,座談會在崔光麗清唱《情探》中落下帷幕,高亢嘹亮且充滿深情的演唱,贏得現場掌聲久久回響。(來源:封面新聞)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