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中國內地非遺亮相香港家鄉市集 年輕人為傳統文化買單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4-06-05

【亞洲文旅網訊】兔首人身,紅袍、金盔、金甲,手持搗藥杵,騎象、騎麒麟、騎虎、騎獅子、騎鹿,或坐在山頂……在第二屆香港同鄉社團家鄉市集嘉年華香港北京社團總會的展臺上,擺滿十幾個形態各異、造型吸睛的兔兒爺,不少香港市民路過攤位時,都停下腳步,上前仔細端詳。

888377f4-7267-48c0-b4c6-09e276c06b6b_zsite.jpg

國家級泥彩塑兔兒爺代表性傳承人雙彥(右)向香港市民介紹老北京兔兒爺。中新社記者 戴小橦 攝

“兔兒爺的寓意是祛病除災,保佑健康。”國家級泥彩塑兔兒爺代表性傳承人雙彥操著京腔熱情向香港市民介紹,傳說有一年北京城鬧瘟疫,嫦娥就派身邊的玉兔下凡行善,玉兔化成女兒身來到人間,因為不方便拋頭露面,就向韋陀菩薩借了金盔金甲穿戴起來,將仙藥送給百姓,解救了人們。為了表達感恩之情,人們塑了頂盔帶甲的玉兔像,並在中秋時供奉。因為玉兔到寺廟還盔甲時累倒在山門外的旗杆下,所以兔兒爺塑像的背上有一杆旗。

“自家鄉市集6月1日開幕至今,我已經把兔兒爺的故事講了幾百遍。”雙彥笑著告訴記者,兔兒爺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應該被更多人知曉。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來逛家鄉市集的年輕人都對兔兒爺很感興趣,他們離開時,手裏幾乎都拿著兔兒爺擺件或者手繪玩具。

“這次活動太有意義了。雖然這幾天都下雨,但每天都有川流不息的人群。”送走買兔兒爺的顧客,雙彥像鄰家大伯,親切感十足地和記者聊起這幾天在家鄉市集“宣傳”兔兒爺的感受,還談起自己與泥巴為伴的學藝往事。雙彥提到,他很開心這次在家鄉市集發現很多年輕人對傳統文化感興趣,這讓他對傳承傳統藝術更有信心。

除了兔兒爺,香港北京社團總會攤位還設有臉譜繪畫教學,翁(偶虹)氏京劇臉譜第三代代表性傳承人楊強現場展示,通過不同的線條和顏色,生動地表現出不同人物的品貌、身份、性格,不少路過的市民紛紛大歎“好酷炫”。

據了解,自6月1日至6月5日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的家鄉市集上,有260件來自中國內地不同省份的非遺展品亮相展示區。同時,場內還另外設有25個非遺展攤位,美食、手工制品和傳統技藝等形式多樣的非遺展品引起了現場許多市民遊客的好奇圍觀。


紫荊1997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