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旅網訊】為進一步傳承發展川劇文化,加快建設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動川渝戲曲藝術交流和聯盟,12月2日,中國·重慶大足第三屆川劇旅遊文化藝術節暨首屆雙城“梅花”盛典在大足區雍溪鎮古戲樓拉開帷幕。
開幕式上,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冉華章,中共重慶市大足區委書記陳一清為大足區川劇藝術傳承推廣大使頒發聘書。
活動匯聚了川渝兩地多位名角大家。除了邀請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市川劇院院長、三度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沈鐵梅,以及程聯群、黃榮華、譚繼瓊、吳熙,還有四川省文聯主席、四川省川劇院院長、四川省戲劇家協會主席、二度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二級教授研究員陳智林,以及劉芸、肖德美、蔣淑梅、崔光麗、劉誼、王超、虞佳、張燕等10餘位川渝名家出席開幕式。
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宋俊武在致辭中表示,戲劇離不開人民、人民也離不開戲劇。希望川渝兩地以此次川劇旅遊文化藝術節為契機,持續搭建川劇文化交流平臺,不斷提升川劇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讓文藝的百花園永遠為人民綻放。
川渝兩地多位名角大家,一聲聲嘹亮的戲腔,一場場精彩川劇展演,一系列趣味互動項目,讓雍溪這座古鎮再次成為川劇藝術的歡樂海洋。四川省巴蜀藝術院帶來《拾玉鐲》、《白鱔觀景》、《八郎回營》三場展演,並取得圓滿成功。
四川省巴蜀藝術院展演
“梅花”傳承 十餘位川劇名家匯聚大足
先敲響的是堂鼓,然後在大鑼、小鑼、小鼓、大鈸等樂器的歡奏聲中,演員登臺亮嗓。咿呀一聲,臺下觀眾如癡如醉,掌聲、叫好聲瞬間響起,震耳欲聾……
這裏是大足區雍溪鎮,素有“川劇之鄉”的美譽。從唐代開始,雍溪人就迷上了川劇,不僅愛看而且愛演。雍溪有句俗語,叫“雍溪人,生的強,插秧打穀把戲唱”。雍溪人對於川劇的熱愛,由此可見一斑。
川劇是川渝兩地共同的地方戲劇種,是兩地民眾相親相融的文化之根,更是兩地群眾共同的精神家園和情感紐帶。本次川劇旅遊文化藝術節與首屆雙城“梅花”盛典同時舉辦,在“川渝交流”上做足了文章,以進一步傳承發展川劇文化,推動成渝兩地共塑巴蜀文化核心品牌、共建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共同打造旅遊精品路線等領域的深度合作,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當晚,在大足區文化藝術中心舉行的雙城“梅花”盛典演出中,吳熙、蔣淑梅、虞佳等川渝兩地“梅花獎”得主帶來了《訪友》《塔底思親》《曹甫走雪》《打餅》等經典川劇折子戲,精美的臉譜、豔麗的服飾、高亢的唱腔,臺下觀眾接連叫好。
此外,活動方還邀請了日本、緬甸、匈牙利國家領事官員親臨大足,使他們通過切身體驗戲服變裝、漢服變裝、聽川劇等,推動川劇走向世界,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血脈相依 川渝遊客共享盛宴
自唐代起,川劇就有“蜀戲冠天下”之美譽。因其唱腔美妙動人、語言幽默風趣,具有濃鬱的川渝地方特色和生活氣息,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位列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深受川渝兩地群眾喜歡。
當天的雍溪老街裏,除了重慶本地的諸多戲迷外,還有不少專程從四川趕來的遊客。主辦方也為喜愛川劇的朋友准備了豐盛的川劇盛宴,讓大家不虛此行。
開幕式上,四川省巴蜀藝術院帶來川劇《拾玉鐲》、《白鱔觀景》、《八郎回營》。同時,發布了主題曲《花穀醉》,進行了《少兒傳承》表演,永川區文化體育服務中心(永川川劇團)帶來川劇《貴妃醉酒》。
嘹亮的戲腔在雍溪老街上空久久回響,現場觀眾享受了一場豐富的文化盛宴。此外,為了全面展示重慶川劇藝術傳承發展、川渝交流協作成果,活動期間,四川、重慶等地劇協帶來共10場川劇展演。
12月3日下午,大足區文化藝術中心還將舉辦“川渝樂翻天”2023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喜劇幽默節目交流暨渝西片區文化館聯盟戲劇曲藝專場展演,川劇變臉、戲劇小品、曲藝故事、四川清音、散打評書等精彩紛呈的節目將輪番亮相。
同時,“我與川劇有個約會”短視頻征集大賽、“尋寶雍溪裏”、非遺才藝秀等互動性活動,讓民眾感受戲曲藝術魅力、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餘音繞梁 老戲新唱煥發活力
“百年古戲樓,千年川劇情。”雍溪古戲樓建於清朝道光年間(1840年),占地160多平方米,不僅有古風古韻表演戲臺,還設有上下兩層觀眾席。每逢重大節假日,各地市民都會慕名而來,聽戲、品茗、慶佳節。
近年來,為傳承蜀戲之脈,延續川劇之魂,雍溪鎮正著力打造成為中國最具特色的川劇文化傳承基地,挑起川劇藝術傳承與保護的重擔,擦亮“雍溪裏·有戲”名片,助力以大足石刻為核心的“國際文旅城”建設。
2019年、2020年,雍溪鎮成功舉辦兩屆川劇文化藝術節,盛況空前、影響深遠。時至今日,雍溪古鎮依舊人頭攢動,古戲樓臺依然戲腔高亢。老戲樓煥發新活力,正是大足區保護傳承川劇文化的縮影。
近年來,大足川劇傳承人和愛好者們默默堅守,在教育和文化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開展了川劇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以及川劇展演等活動,為川劇傳承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為了更好地推廣和傳承川劇,川劇傳承者們結合大足本地文化編寫新的唱詞,通過老調新唱的形式,讓川劇走進大家的生活,更好地實現川劇的“活態”傳承。同時,傳承者們還深挖大足石刻文化,通過川劇與石刻文化的結合,進一步推廣川劇和大足石刻。
本次活動中,主辦方還組織開展了非遺傳承·川劇文化追憶、非遺傳承·傳統文化研學等特色活動,邀請老年票友到現場聽戲、拍照打卡,追憶兒時喜歡的戲曲記憶,邀請區內大學生深度參與本屆川劇旅遊文化藝術節,切身體驗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