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周平珖:天地為師,造化在手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3-12-04

W020230806469391845382.jpg

個人簡介

周平珖,中國國家高級美術師,1955年生於重慶。1998年以“ 傑出藝術家”身份旅居洛杉磯。為美國中國畫學會常務副會長,加州中國書畫院副院長,美國最具影響的中國畫家之一。

周平珖出生藝術世家,父親周企何是傑出的川劇表演藝術家,受家庭影響以及父親的熏陶,由小就師從四川著名畫家趙蘊玉先生,四川美術學院蕭建初教授以及蜀中著名畫家張采芹先生學習國畫。早在七、八十年代就將潑墨、潑彩、寫意、工筆融為一體,畫風獨具一格,以自然為師,作品講究意境與心境的表達。他先後出版有《周平珖作品集》《周平珖花鳥畫集》《旅美畫家周平珖作品集》《異域寫丹青》《縱橫寫丹青》《雲天帰來》《雲天歸來·藝正當時》等等畫集。

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發展,更讓時空環境有利繪畫藝術的創作與創新。周平珖已旅居海外廿餘年,一直以中國畫的繪畫形式、畫法,用中國畫的創作思維理念,用筆墨展現世界山水。在北美寫生創作,南美縱橫揮毫,到歐洲采風探悠,畫異國奇卉,繪域外山川,創作了很多東西方人都能理解並為之稱贊的中國繪畫。周平珖一直在研究如何提升自己在中國畫上的創作與創新,題材、畫法、色彩方面讓自身的視野更開闊,更貼近當下人文的思想情懷。

 W020230806469392080420.jpg

古梅縱橫天地外

  W020230806469392830994.jpg

谷靜雲生石天寒雪覆松

7.jpg

8.jpg

天地為師,造化在手——周平珖自述

今日回憶一些過往藝事閒語,就如同我們四川人講的“擺龍門陣”,輕鬆暢敘,談談我在繪畫創作過程中的點滴體會與淺見。

我回到四川時,就住在成都浣花溪畔,這裏曾經有李白、杜甫、陸遊之身影,也有張大千先生,徐悲鴻先生與父輩們往來之足跡,所以在此情此景映襯下,有芙蓉柳岸小徑,更多了幾分思舊懷古。

我生於藝術世家。父親是著名的戲劇表演藝術家周企何。與張大千、徐悲鴻傳抱石、關山月等等書畫名家交情甚篤,父親喜於書畫收藏,知曉鑒賞。在他的戲曲中所塑造,飾演了很多角色,今已成了中國舞臺藝術之經典。可見其父在戲劇藝術之造詣以及他對舞臺藝術之貢獻。在我曉事之年,就常見家中有藝文人士與父親談經說藝,雅集交流。而我一直就是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我習畫以來,就以大千先生提寫的“畫家當以天地為師,不可拘泥一格,所謂造化在手”,以此自勉!追古人,師自然,攜畫夾,行天涯......

1.jpg 

張大千甲申年贈我父親的《峨眉山》

受到家庭環境的浸潤與影響,我從小就喜於塗鴉,經常畫出來的物象東西,總能得到父親特別讃揚。從而越發自信自得,一不小心,今生就走進了職業繪畫之路。在畫畫上,父親是我的啟蒙師亦是引路人。我所畫的作品,他是第一位觀眾與批評者,父親總能將他對藝術的理解與生活的體驗,引經據典准確分析來點拔於我啟發我,讓我在繪畫創作過程中總能有新的認識且受益良多。

記得家裏有一個朱紅色的大皮箱,因為裏面就放有父親最喜愛的書畫藏品,四川多雨潮濕,書畫保存著實困難,箱子裏總要放置樟腦丸驅蟲殺菌,一打開箱子,首先聞到的是書香,墨香以及淡淡的樟腦香。五十年代,我家無論搬到重慶,還是搬回成都,這口大箱子總與我們在一起。因為箱子裡面全是父親心愛之作,有張大千先生在四十年代為父親所作的“通景荷花冊頁”,六尺大幅表現峨眉秀色的金碧山水『千重雪嶺』以及一把兼工帶寫的超大幅的成扇《朱砂荷花圖》,等等大千墨跡。還有徐悲鴻先生為父親畫的奔馬圖,雄鷄圖傅抱石先生的山水等等藏品。感恩父輩珍藏保存著這些珍品,讓我在懵懂年歲,就能與這些作品天天為伴,在珍貴的藝術品中得以滋養開悟。

2.jpg

3.jpg

張大千先生為我父親作繪通景荷花冊頁。(部分选刊)

我認為,兒時的所見所聞,在潛意識裡,以成自然。抱誠守真,已是審美執念。少年環境氛圍的記憶,對物象色彩,視覺聽覺的記憶,已存在於心,對畫家而言,是另一種寫生記憶方式,無形之中構成圖譜基因,影響著自己的繪畫能力和風格走向。年少之時總愛在這口朱紅大箱中挑選心怡的字畫觀賞臨摹,最愛拿出把玩的,便是那把大千先生所繪的泥金朱荷墨葉大成扇,搖一搖清風徐徐,扇一扇荷香四溢。甚至經常還帶自己的同學來家裏,拿出大扇來得意顯示。果然,深受影響,今生愛蓮,寫蓮,畫蓮。

5.jpg

6.jpg

張大千為我父親的收藏冊題跋。(选刊)

再看那大千先生為我父親畫的十二開通景荷花冊頁,是家裏的重要寶貝,早在六十年代初期,父親將它捐贈了國家。有幸在五十多年後,在一次博物院的特展上,看到了這本書冊頁,陳列在展櫃中,睹物思情,油然而生。今畫者,藏者皆遠去,新色如初,光彩照人。

的確,悠久中華歷史文化,優秀的繪畫作品,總有著極強魅力與吸引力,無論你在何時何地,都能跨越時空,讓你感受得到她的存在。其實,文化的基因,歷史文脈,早就被植入於心,這應該就是中國畫家,具有的特殊氣質與書卷氣吧......

那便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癸卯年重陽節於成都浣花溪)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