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吳冠中畫作再贈藝術館

来源:大公報    发布时间:2018-08-23

20180823031659125.jpg

圖:林鄭月娥(左)向吳可雨致送感謝狀

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自一九五○年代首次踏足香港,一九九五年舉辦在香港藝術館首個展覽,自此與香江結下不解之緣,多次向香港藝術館捐贈作品。香港藝術館昨日再獲吳冠中家人捐贈珍貴藏品作永久館藏,包括《寧波水鄉》(《雙燕》原稿)、《漢柏寫生》、《蘇州水巷》等寫生原稿,生前常用畫箱、印章、留學證件,以及法國政府頒授的藝術與文學軍官勳章等珍藏,至今累積逾四百五十項館藏,成為全球收藏吳冠中作品最多、最豐富的藝術機構。香港藝術館於明年下半年重開,將特設「吳冠中藝術館」並舉辦專題展覽,長期展示吳冠中捐贈作品及相關館藏。

特設展館長期展示

是次捐贈儀式昨日下午在禮賓府舉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並向吳冠中長子吳可雨致送感謝狀。林鄭月娥致辭時表示,歷年來,吳冠中先生及其家人已多次捐贈作品予香港藝術館,今次捐贈包括水墨畫、素描、水彩畫、水粉畫、塑膠彩畫及瓷版畫等,其中素描作品超過一百幅,不少是名畫寫生初稿,贈送物品也包括印章、手稿、留學證件等,價值和數量稱得上是空前了。

禮賓府現場展示了今次捐贈的《寧波水鄉》(《雙燕》原稿)、《周莊橋邊人家》、《山下人家》、《仰望與橫看》等畫作。香港藝術館館長司徒元傑介紹道,創作於一九八一年的《雙燕》被吳冠中先生稱為生平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之作,正是由《寧波水鄉》演變而成。「如果說到羅浮宮要看《蒙娜麗莎》,那在香港藝術館一定要看《雙燕》。」司徒元傑補充說,《雙燕》與《秋瑾故居》(一九八八年作)、《憶江南》(一九九六年作)曾在二○○二年的「無涯惟智——吳冠中藝術里程」展覽並列展出,三者展示了吳冠中先生從具象到接近抽象的創作風格,均成為藝術館的永久館藏,吳冠中先生曾形容這三幅作品如「三個女兒找到歸宿」。

中西美學自然融合

《仰望與橫看》則是新捐贈的較大幅尺作品之一。吳可雨介紹道,該作品是父親的一個突破,他很少在畫上題字,畫作由山景、故鄉及題字「仰望:山外青山樓外樓 橫看:起伏人生 水陸兼程」組成,三個部分是父親藝術生涯及中西美學的自然融合。問及今次捐贈的作品價值,吳可雨表示,這些作品從未進入市場,因此無法估價,他遵循父親生平堅守的「藝術不該留作私藏,應向大眾展示,讓更多人了解和感受藝術的真善美」理念,由香港藝術館這樣公立機構發揮其藝術和學術價值,惠及更多觀眾。

吳可雨憶述,父親於二○一○年六月逝世前,就叮囑他將家中僅存的四幅當年之作捐贈香港,當他將畫作送達藝術館,不久後父親安然離世。可見父親對香港念念不忘。

除了完成父親吳冠中的心願,吳可雨表示,以往多次與香港藝術館合辦展覽,早被其策展及工作人員對工作那份嚴肅、力求完美的態度所感動,深感他們發自內心對吳冠中藝術的熱愛,可說是視之為「事業」,因此他與父親不吝多次捐贈作品。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