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米尼深海捕魚俱樂部度假村
海明威在比米尼捕獲的第一條金槍魚。海明威孫子約翰供圖
【亞洲文旅網訊】美國知名作家海明威與比米尼島有著一段不為人熟知的深厚淵源。比米尼位於加勒比島國巴哈馬西部,是該國眾多島嶼中距離美國最近的一個,與佛羅裏達州僅50海裏之隔。它以細膩柔軟的白沙灘、蔚藍清澈的海水以及豐富的海洋魚類聞名,每天有數萬名美國遊客搭乘遊輪慕名來此度假、進行深海捕魚。海明威也是捕魚愛好者之一,他在比米尼度過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並將這裏視為他創作多部文學作品的“靈感源泉”。
從巴哈馬首都拿騷乘坐當地的“火烈鳥”航空公司飛機只需半小時就能抵達比米尼。從空中俯瞰整個島嶼,就像一艘正在揚帆遠航的帆船。比米尼分為南島和北島,在南島機場落地後,還要乘車到碼頭坐5分鐘輪渡來到大多數人居住的北島。從北島下船後,《環球時報》記者就正式開始探尋海明威足跡之旅——這個只有23平方公裏的島上到處流傳著海明威的故事。
20世紀30年代,海明威到佛羅裏達州最南端的基韋斯特島旅行,在那裏第一次接觸到深海捕魚,並很快被這種充滿刺激和挑戰的活動深深吸引。比米尼距基韋斯特很近,地理位置優越,靠近墨西哥灣暖流,擁有大量珊瑚礁群,是大型魚類的棲息地,深海漁場鄰近島嶼,水道便捷通暢,因此成為深海捕魚愛好者們的聖地。
1935年,海明威乘坐自己的“皮拉爾”號漁船首次訪問比米尼,並陸續在這裏居住到1937年。這艘船也在日後隨著海明威的著作聞名遐邇,它既是海明威第二任妻子的昵稱,也是《喪鐘為誰而鳴》中黨派女領袖的名字。1935年至1937年間,海明威多次來到比米尼,親自捕獲過馬林魚、金槍魚乃至灰鯖鯊等大型魚類。他在捕魚中面臨的最大挑戰與《老人與海》中的老人“聖地亞哥”相似,就是如何避免讓獵物成為灰鯖鯊的口糧。據海明威孫子約翰展示的照片以及口述,他的一些戰果就曾被灰鯖鯊啃成魚骨架,這也成為海明威名作《老人與海》的靈感之一。
在海明威逝世後出版的作品《島之戀》中有這樣一段對主人公在比米尼生活的描述“遊泳、吃飯、交談、捕魚、喝酒、睡覺”,這也正是海明威當年在這裏輕松又緩慢的生活方式。《環球時報》記者特地選擇了在海明威當年倡議下設立的度假村“深海捕魚俱樂部”入住。據度假村經理介紹,“深海捕魚俱樂部”1955年正式建成,此前它還不叫這個名字。海明威在比米尼度假期間成功說服巴哈馬企業家斯圖爾特收購了酒店,從而為來此深海捕魚的遊客提供住宿。二戰後,斯圖爾特開始組織捕魚比賽,並最終建立“深海捕魚俱樂部”。
海明威對捕魚的熱愛推動了當地漁業的發展,他是最早通過調轉船頭將漁獲拉出水面的人之一。盡管海明威對這裏的捕魚業十分癡迷,但1937年夏季,他赴西班牙報道內戰,此後定居古巴,再未回到比米尼。
除了捕魚,熱衷於拳擊運動的海明威在比米尼居住期間還會教當地人拳擊,有時還要在碼頭和別人打一場友誼賽。82歲的比米尼曆史學家桑德斯告訴記者,海明威會“懸賞”10美元以找到任何一個能和他打一輪的人。桑德斯說,海明威不捕魚和不寫作的時候會在北島愛麗絲小鎮上一家名為Compleat Angler的酒吧裏度過,一杯加橄欖的伏特加馬提尼酒是他的最愛。這家酒吧早在2006年就因為一場大火付之一炬,酒吧牆上原本懸掛的海明威照片也在大火中燒成灰燼。
“一個人可以被摧毀,但是絕不能被打敗。”漫步在比米尼北島的小鎮裏,《老人與海》中的這句名言一直在記者腦海中回響。那個喝最烈的酒、釣最大的魚的硬漢海明威想必是在比米尼度過了非常愉快的3年時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