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生命的環扣與疊加”——何紅英、李猛繪畫藝術雙人展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3-03-20

微信图片_20230320111525.jpg

學術主持 | 吳永強

展覽策劃 | 張靜濤

策展人    | 鐘舒

展覽執行 | 韓信、李嘉欣、劉雲霞

【亞洲文旅網訊】過去的三年,就像誰在時間軸上抽了真空,將時間按了暫停鍵。漫長的一千多天,或許很多藝術家都在思考藝術的主體表達,是一如既往地順應主流,還是另闢蹊徑?在這段特殊時間的形塑下,對社會願景的消極以及揮之不去的倦怠感,使得一切免疫學式預防和抵抗措施都逐漸失效。生命變成了生存,對生命體驗應有的感動與熱愛進入了否定的迴圈,取而代之的是充溢著無奈、焦慮與不安的病理形態。日復一日上演著西西弗斯的荒謬哲學,面對這個熟悉的世界,你我甚至產生了“局外人”之感。精神的放逐與迷失,差一點就抹殺掉藝術家的主體覺醒。正如加繆所說“沉默不是虛無,而是蘊含的情狀,仿佛此處無聲勝有聲;創造當然也不是基於虛無的創造,而是打開沉默的硬殼。”

重新審視當下,從個體生命的哲學角度出發思考:一方面,和絕大部分普通人一樣,藝術家同樣擁有生命歷程環扣結構特徵;另一方面,個體生命的背後是不同世代之間疊加後的結果。本次展覽的特殊性在於用一種輕鬆、熱情和回歸的繪畫心態表達生命;進而在繪畫的多種體裁下,保持對形象與圖像的嚴肅思考。由此,《“生命的環扣與疊加”:何紅英、李猛繪畫藝術雙人展》(2023)在展覽時間、內容與體裁等都被視為對一段逝去時光的正面回應與積極表達。該展覽是兩位藝術家對繪畫生涯的階段性思考與回溯。旨在表達藝術家生命時間建構的寫照,用藝術作品闡釋各種隱喻與轉譯。正如海德格爾所說“我們必須面對喧囂的技術去挖掘技術的本質現身,在喧囂的美學環境下去保護藝術的本質。愈是臨近於危險,進入救渡的道路便愈明亮地閃爍。”           

从左到右 何红英 《思念》《回味》布面丙烯 直径40cm.png

| 從左到右 何紅英 《思念》《回味》布面丙烯 直徑40cm

李猛《禅境系列组画》布面油画 40×50cm.png

| 李猛《禪境系列組畫》布面油畫 40×50cm

回到繪畫本身,兩位藝術家的作品都涉及到對數字圖像到繪畫的轉譯問題,巫鴻在《美術史十議》一書中曾經將幻燈片上的圖片與博物館中的實物進行對比後,提到了對藝術品轉譯的風險性,他認為僅僅通過照片釋讀美術品存在兩大風險。一是不自覺地把一種藝術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二是不自覺地把整體環境壓縮為經過選擇的圖像。但是繪畫對數字圖像(攝影)的挪用真是如此嗎?米歇爾在《圖像何求?形象的生命與愛》一書中賦予了厘清了形象與圖像的區別。形象/圖像的關係就是回歸物體性的轉向,“你可以掛一幅圖畫,但你不能掛一個形象。圖畫是物質性的物,可以被燒掉或者銷毀,然而形象依然存在於敘事中、記憶中,進而在其他媒介的拷貝和蹤跡中”米歇爾認為形象總是附著在其他媒介中,但又超越著媒介。形象是高度抽象之物,經由圖像得以確認,以一種似是而非的“缺席的在場”。正如“我們在畫廊買畫;我們不在畫廊買形象。……形象可租、借/偷(複製),但無法毀掉“。藝術家的首要職責在於創造和生成一種新的“元圖像”,在形象與圖像的指認之間對話、切換和傳播。

本次展覽展出何紅英的國畫、油畫、丙烯繪畫作品50餘幅作品,主題借描繪動物來表達戲謔、幽默、慵懶、調皮、惱怒等等的生命感受。隱喻著人性諸相,從繪畫中清晰看到藝術家自己的人生態度與理念。一方面擁有巴蜀之地的樂觀基因;另一方面,與一切談笑風生,笑看風雲。在《風》系列裏,是憨態可掬,萌態勝出的熊貓;在《川話》系列中,可以看到《溜了》《搞定》《誰稀罕》等說“噻話”古靈精怪的熊貓。名畫系列用熊貓(“潘噠”)對名畫人物的效仿有出其不意的效果。而在《phone雅頌》這張描繪合照的作品裏,動物們神態有趣、若有所思,這種擬像的表白恰如對手機自拍時代的回應與調侃。動物在她的繪畫中被賦予了新的性格特徵,張揚著繪畫樂趣與對生命的樂觀對待。

从左到右 何红英2.png

| 從左到右 何紅英《風•1/4黃》《風•1/4紅》布面丙烯 40×40cm 

从左到右  何红英《尖叫的潘哒》《戴耳环的潘哒》布面丙烯 直径50cm3.png

| 從左到右  何紅英《尖叫的潘噠》《戴耳環的潘噠》布面丙烯 直徑50cm

本次展覽另一位藝術家李猛卻營造著一種靜謐的悄然美學。本次展覽作品分為兩個系列:其一,《瀞園淺語》系列是以瀞園內大景、小景作為繪畫對象,用一種氣定神閑的暢遊模式,描繪瀞園古典園林中的置景、石刻、空間之中,在時間中沉澱。其二,是對石窟、石刻藝術的創作系列,用一種切割空間的類似立體主義造型的繪畫語言重組建築空間,與前者形成鮮明對比。李猛在《瀞園》系列中捕捉到一種“拙”的美學,而在《禪境》系列裏卻用大刀闊斧的筆觸闡釋了“勢”的張力。如果說何紅英是用生命的熱烈與強度來打開“沉默的硬殼”那麼藝術家李猛則是在描繪寧靜與幽思。各自精彩,動靜皆宜,在瀞園美術館的兩個展區像切入生命的棱鏡,折射出不同的生命體驗與闡釋主張。正如“生命的環扣與疊加”主題強調生命的遊弋、分明與藝術態度的主張,或樂活或淡泊。在起春風的日子,這場藝術雙人展無關立場,更像是一場審美的喚醒與撫慰。

李猛《瀞园浅语系列组画》纸本油画38×42cm.png

| 李猛《瀞園淺語系列組畫》紙本油畫38×42cm

李猛《石窟印象》布面油画120×120cm.png

| 李猛《石窟印象》布面油畫120×120cm  


展覽地址|瀞園美術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百花潭路10號) 

主辦單位 | 成都靜濤金石書畫博物館、瀞園美術館、塊莖藝術

承辦單位 | 瀞園美術館、塊莖藝術






圖片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