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西沐談藝術金融:中國藝術金融發展現狀

来源:WENWEI交易    发布时间:2018-05-05

01.jpg

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西沐


近幾年,中國藝術金融的創新發展面臨進一步“深化”。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有幾個明確的趨勢值得關注:一是“資産荒”、資金回報率下行或將成爲新常態;二是財富管理需求呈現多元化;三是房地産、基礎設施投資等傳統領域業務仍具結構性機會;四是資本市場股權投資占比上升;五是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信托業務需求漸增;六是資産證券化業務有望爆發。這些趨勢的存在,要求關注藝術金融創新發展在重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外,還要重視藝術金融創新發展的具體措施,包括手段的深化、工具的豐富,即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用改革創新的辦法取得突破。其中最關鍵的是,面對中國藝術金融發展的現狀與困境,尋找創新發展的突破口與抓手。


1、中國藝術金融發展的需求非常强


通常,股票、房地産與藝術品被稱爲三大投資領域,經濟新常態下,我國藝術品投資領域已經成爲超發貨幣的一個重要資産配置出口。其一,隨著人均GDP的提升,人們的消費結構已經進入了快速轉型期,藝術品消費成爲重要突破口。其二,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潜在需求巨大,有關方面測算在2萬億元以上,目前釋放出來僅僅3000多億元,由于中國藝術品市場誠信機制、定價機制與退出機制存在問題,藝術金融的創新發展,已經成爲釋放這一潜在需求的最重要動力。其三,藝術品及其資源資産化是中國藝術金融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2016年我國理財資産規模近30萬億元,藝術品在其中所占比例非常小,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藝術品資産配置與財富管理,又正在成爲高淨值財富人群的一個重要選項。


藝術品需求可以分爲終端消費性需求、收藏性需求、投資性需求和投機性需求四種類型。其中,終端消費性需求是爲了使用,收藏性需求是爲了滿足興趣與愛好,投資性需求是爲了以後增值變現,投機性需求是爲了短綫炒作,快進快出。當下,不同需求都有了明顯的提升與發展,投資性需求和投機性需求的快速提升,是藝術金融發展過程中越來越重要的需求。


2、中國藝術金融發展的關注度非常高


對中國藝術金融發展的關注度高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參與藝術品投資的人群衆多,據不完全統計,已經達到近1億人;二是媒體關注度高,幷且持續;三是政府管理部門關注度高,幷在積極探索治理的有效方法與路徑;四是社會關注度高,很多藝術金融圈內的事都會演變爲社會熱點事件。


3、中國藝術金融發展的激發效應明顯,速度非常快


中國藝術金融發展表現出了與藝術品市場不同步甚或是相反的節奏。中國藝術品市場調整不僅沒有阻礙藝術金融的發展,還推動激發了藝術金融産業大踏步前進。2014年,中國藝術金融總規模大約是220多億元,而到了2015年,中國藝術金融産業總規模已達580多億元,2016年這個規模更是達到了980多億元,是2014年的4倍多。


4、中國藝術金融創新業態發展快,但傳統金融業態與體系參與度非常低


雖然傳統金融業對藝術金融的發展也比較關注,但與迅速發展的藝術金融産業,特別是與創新業態的發展相比,其參與越來越顯示出被邊緣化的趨勢。2014年,中國傳統金融體系參與藝術金融的規模占中國藝術金融總規模之比大約是80%以上,而到了2015年,這個規模之比變爲40%左右,2016年這個規模之比更是達到了不足25%的程度,被邊緣化的趨勢非常明顯。


5、中國藝術金融創新的投機意味非常濃


在藝術金融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平臺化交易與互聯網藝術金融發展較快,特別是藝術品資産化的平臺化交易發展迅猛。以藝術品實物集成電子化交易爲例,這一模式興起于2014年,但2015年便達到1.5萬億元的交易規模,2016年更是達到創紀錄的3.9萬億元。但這種迅猛發展脫離了市場與産業,泡沫大,投機炒作成分大,政策風險顯而易見,已形成交易規模大起大落的局面。


6、中國藝術金融發展的理論研究與前沿實踐基本上處于兩張皮或自說自話階段


很多研究與實踐或者從藝術視角進行,或者從金融視角進行,兩個視角的融合聚焦還沒有形成基本的或强大的共識,特別是研究探索過程中的問題意識不濃,研究探索的很多問題,幷不是現實需求中的“真問題”。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