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旅網訊】零食是現代人日常生活中的調劑品,很多人都會在家裏和辦公室裏常備一點。但對於中國某一個地方的人,它是遊子在外奮鬥時離不了的“鄉味”。為了這份“鄉味”,他們愣是建立起一個隱秘的零食王國,把家鄉味道賣遍了全國。
溫州人為了生存,不得不鼓起勇氣,遠離家鄉去闖蕩,沒想到一闖就闖成了傳奇。溫州人勤勞且心細,臺臺還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上海的計程車司機裏,最勤奮賺得最多的就是溫州來的司機。而像“葉氏兄弟撿紐扣起家,直到帶動溫州佔據全國70%紐扣市場”、“盧氏兄弟裁縫起家,直到帶動溫州商人佔據北京服裝加工行業幾乎全部份額”等故事,是溫州人細心的最好例證。
溫州橋墩月餅
浙江很多地區有獨特的小吃、糕點,即使是去鄰市也吃不到。溫州人的奮鬥腳步遍佈全球,也把溫州的各類吃食帶向全球,不僅是拿家鄉美食做生意,也是緩解自己的思鄉之情。
現在國內的零食行業,每個省往往只有一個領頭羊。比如上海的來伊份、安徽的三只松鼠、長沙的鹽津鋪子、河南的好想你、湖北的良品鋪子、杭州的百草味。
但在溫州,藤橋、初旭、薩啦咪、香巴佬、修文,每一個都是響噹噹的零食品牌。再算上“牆內香”的老李、金恩凡提、鄉妹子、廣進祥、大好大、強新、永高等,溫州人默默建立起了一個零食王國。
醬鴨舌
醬蛇鴨是溫州零食裏最響亮的一張名片。小小的一根鴨舌,在溫州人的手上,竟然就賣到了1公斤160元。
因為“舌”諧音“折”,折本(虧本)可是做生意的大忌,太不吉利,因此溫州人把鴨舌叫做鴨賺。得了個好名字的鴨舌也不負溫州人重托。
鴨舌需要人工仔細清洗,然後加入味精、醬油、酒、各類香料等進行鹵制,之後再吊起風至半幹。鴨舌肉少,鹵料配方的些許不同都會帶來不同的口味。
油潤的醬鴨舌,兼具了3種口感。鴨舌本身的軟嫩多汁,加上2根細骨上瘦肉的緊實,以及細骨尖端的小脆骨的脆。
如果能抵禦誘惑,耐下性子蒸20分鐘,醬鴨舌的口感和風味都會更上一層樓。或是更進一步,蔥薑爆香後把醬鴨舌煸炒一下,加上糖、醬油、料酒、水,小火燜煮至湯汁收幹,熱醬鴨舌的醬香味可以征服任何挑剔的味蕾。
“鄉巴佬風味”鹵製品
鹵雞鹵鴨,全國都有,但溫州人賦予了其“鄉巴佬風味”。前幾天我們在介紹國道美食(點擊回顧)時,說起大車司機們愛吃熏雞是因為方便,同時又比熏肉便宜。
而溫州人對待鹵雞鹵鴨,就更進一步,像對待鴨舌一般,盡可能拆出不同的部位單獨售賣。這一點讓鄉巴佬成為了無數人的童年回憶。
鄉巴佬並非是一個品牌,只是因為從蒼南縣最早流傳出這種美食時,將這種口味取名叫鄉巴佬口味。因為溫州人四處闖蕩,經常會被人叫鄉巴佬,這名字多少帶點自嘲的意思。
五毛錢一個的鹵蛋、兩塊錢一個小雞腿……童年鹹味零食中,唯一能和辣條平分天下的,也就是各種各樣的鄉巴佬口味食品了。
溫州豬油渣
豬油渣同樣是一款全國很多地方都有的小零食,但溫州人同樣賦予了其不同的形式。
豬油渣是熬豬油剩下的邊角料,大部分人熬豬油只有兩種選擇,使用豬板油或是上五花肉剃下的肥膘。因此豬油渣自然也就是丁狀、條狀的“純油渣”。
而溫州的豬油渣,用的是下五花肉,也就是所謂的“三層肉”。比起肥多瘦少的上五花,下五花呈明顯的“五花三層”,是做紅燒肉、扣肉最好的部位。
青島脂渣
三層肉切大片,提前加醬油醃制,然後再炸制而成。這種製作方法和臺臺在青島吃過的脂渣幾乎一樣,但如果只是這樣,是不方便作為零食售賣到全國的,可能只能蝸居本地菜市場。
因此溫州人再將炸出的豬油渣壓制成方正的長條狀,用真空包裝,變成了便攜的小零嘴。其實考慮到它的整個製作流程,叫它“豬油渣”都有點委屈它了,應該叫“精製五花肉條”。
魚餅在溫州是酒席和家宴上幾乎必備的美食,溫州人喜歡用鮸魚、馬鮫魚做魚餅,這兩種魚味道鮮美,還幾乎沒有小刺。
魚餅
鮸魚脂肪少,因此做成的魚餅有時會再加一點肥豬肉,讓口感更佳順滑。馬鮫魚因為體多脂肪,大多就不加了。
相比其他地區的魚餅、魚糕,溫州的魚餅更加Q彈,帶著一些韌勁。蒸一下作為下酒小菜吃,或者是與肉類、蔬菜等同炒都很美味。
不過相比起前面介紹的零食,魚餅的保鮮難度更高,近幾年才開始逐步走向規範的商品化。而國內這一市場長期被韓國商品壟斷,溫州人要好好努力了!
根據《中國經濟週刊》的報導,我國2019年人均休閒食品消費量為2.2千克,遠低於同期日本的5.6千克,英國的9.5千克和美國的13千克。
這證明了我國的零食行業還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希望不止是溫州零食,全國各地合適的零食都能出來發光發彩,讓我們這些吃貨能一享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