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旅網訊】由中國文物局指導,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入圍終評專案名單正式發佈。
2021年,全國經過審批的考古發掘1700餘項,候選的32項均為各發掘資質單位主動申報,經國家文物局審核,評選活動辦公室組織投票推薦產生20項進入終評。
河南南陽黃山遺址
發掘單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專案負責人:馬俊才
黃山遺址位於南陽市東北部臥龍區蒲山鎮黃山村北、白河西岸,分佈在一處五級臺地組成的高17米小土山上及周圍。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對遺址進行了連續主動性考古發掘,對西南3公里的產玉名山獨山和二者之間發現的地下古河道考古勘探,並對附近白河兩岸進行了社區域調查。
2020年度該專案被列為“考古中國——長江中游文明進程研究課題”重點專案。確定了黃山遺址面積30萬平方米,被3條地下古河和白河圍合,由山上和山下兩部分組成,是南陽盆地最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具備中心聚落性質。探明了遺址與獨山間的地下古河道、獨山2處玉料開採古礦地點,發現了與西北3公里盛產漢白玉和石英的蒲山之間的地下古河道,完備了遺址與獨山、蒲山玉石資源供給體系。揭露面積共2400平方米,分三個發掘區:山頂臺近2000平方米,發掘深度1至2米,均未到底;山東一臺地與山下西崗地各200平方米,挖深0.5至2.5米,最深7.5米,均到生土。
木骨泥牆或燒土拌泥牆長房由多個單元組成,屋內面對推拉式門均設有一長方形帶平頂爐臺,爐臺周圍和內部多殘存成套陶器,近處有磨石墩、玉石器、制玉砂岩質工具,少量骨器和獨山石料,個別地面殘留有磨玉石殘留的“砂石漿”沉積,說明長房主要是居住,並有一定的作坊功能,磨制玉器石器,還生產骨鏃和骨錐,個別建築中打制玉器石器。
已有成果確定黃山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仰紹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涉及玉石器製作性質的中心性大遺址,面積在南陽盆地中最大,遺跡規格最高,內涵豐富,反映了當時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發展的社會複雜化和文明進程,是探討南陽盆地、江漢平原文明起源和文化發展的關鍵遺址,也是中華文明研究的關鍵遺址,為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的一次重大發現。
該遺址新石器時代玉石器製作遺存以獨山玉和石為資源支撐、其他地方玉材為輔助,大致存在仰韶晚期家庭式作坊群向屈家嶺時期工廠式集約化生產模式轉變的規律,石家河時期也規模化生產玉石器,可填補中原和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玉石器手工業體系空白。和制骨遺存一起,為探索當時社會分工提供了重要研究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