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德國“維修咖啡館”變廢為寶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1-12-02

【亞洲文旅網訊】如今,商品更新換代越來越快,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東西一過保修期馬上就壞了。如果去專業維修機構修理,有時比買新的還貴,在德國這樣人工費用高昂的國家尤其如此。因此,用壞的東西不得不無奈扔掉,維修成了一件不切實際的事。不過近年來,德國的“維修咖啡館”(如圖)讓人們又重拾維修這個“過時”的習慣,人們拿著家裏壞了的物件去碰碰運氣,若修好了既能變廢為寶,省下買新東西的錢,又可以避免浪費資源、製造垃圾和污染環境,可謂一舉多得。

48c452785b10abac111ee933642f6bf6c5 (1).jpg

“維修咖啡館”有800多個

第一家“維修咖啡館”於2009年誕生在荷蘭,傳到德國後才真正做到了遍地開花。目前,德國有800多個在冊的“維修咖啡館”,這一數字在重視環保的歐美發達國家中是名列前茅的。德國近年著力發展可持續和迴圈經濟,“以維修取代丟棄”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德國專門設立了名為“維修倡議”的網路平臺,由基金會運營,匯總了全國運營中的“維修咖啡館”資訊,並為新成立的“維修咖啡館”提供幫助和建議。

“維修咖啡館”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咖啡館,而是一種公益性質的活動形式和聚會場所,通常由社區、教育機構、當地社團等發起。有趣的是,“維修咖啡館”的主業不是“咖啡”,而是“維修”,由掌握修理技術、擅長解決問題、樂於回饋社會的師傅在這種特殊的咖啡館裏“坐診”,志願者作為幫手從旁協助,附近居民則把家裏壞掉的物品拿來“問診”。諮詢和修理服務是免費的,如果更換零件也僅需支付成本費。不過由於不一定能夠修繕如初,所以決定修理前還要簽署一份免責聲明。

一種社交生活方式

“維修咖啡館”之所以叫“咖啡館”,正體現了歐洲傳統咖啡館普遍具有的社交功能。“維修咖啡館”的場地多安排在社區和鄰里活動中心,也為居民們創造了加強聯繫、增進感情和互幫互助的好機會。“維修咖啡館”通常每月只舉辦一至兩次,但有修理需求的居民很多,因此要提前在網上預約時間。活動現場一般會特別設置非商業性質的咖啡吧臺,在等待師傅檢修期間,客人可以坐下來喝杯咖啡、吃塊蛋糕,或者跟著師傅學點修理知識,甚至在師傅的指導下自己完成修理工作。有時候,附近居民即使沒有什麼要修理的東西,也願意到“維修咖啡館”來坐坐,和其他鄰居聊聊天,或者給師傅打打下手,在幫助他人和接受幫助的過程中,總能收穫來自陌生人的信任與感動。

疫情時期,很多“維修咖啡館”為了保證衛生安全而暫停營業,在居民們的呼籲下,也有一些“維修咖啡館”推出了線上服務。“維修咖啡館”還提供電鑽、車床、拋光機、焊臺等電動工具以及小型手動工具,居民可以借用工具嘗試在家自行修理舊物件,出借期限為7天,需使用身份證登記並交付押金。

重在培養物盡其用意識

每個“維修咖啡館”的活動日期和頻率不一樣,側重主題和業務範圍也各異,常見的包括家用電器類、廚房小電器類、電子產品類、機械類、木工類、縫紉類等,相應也會有電工、木匠、自行車修理工、裁縫等不同專業的師傅。因此,在帶上舊物件前去現場修理時,最好提前查閱“維修咖啡館”的主頁或打電話詢問一下,找到合適的時間和對口的地點,以免白跑一趟。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有一些“維修咖啡館”設立在科研機構和圖書館的“創客空間”裏,它們充分利用現有的設備和技術,開發出了諸如“3D列印”這樣科技含量更高的修理方法,主要用於製備那些市面上很難買到或價格過於昂貴的零件。在環保方面也有考量,比如柏林潘科區的“未來實驗室”,儘量避免使用3D印表機常用的塑膠材質,而是特意採用了可生物降解材料。

免費的修理服務會不會跟專業維修機構形成競爭,其實恰好相反。因為光顧“維修咖啡館”的人通常並不打算去維修店花一筆昂貴的修理費,而是準備直接扔掉那些壞了的東西,他們只是出於好奇才到“維修咖啡館”看看還有沒有挽救的可能。而“維修咖啡館”存在的目的也不是簡單地為了修好每一件具體的東西,而是要喚起人們對於維修的記憶和物盡其用的意識。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