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旅網訊】一粒大米、一片茶葉、一顆土豆……這些田間地頭的常見農作物,怎樣才能釋放撬動經濟大能量?在湖北,依託“金土地”工程,恩施找到了答案。
臨近歲末,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三岔鎮三元壩村一家農業科技公司的生產車間內,一顆顆土豆在這“華麗變身”。
提取、酶解、發酵、濃縮……經由一系列現代工藝,小土豆成為硒蛋白,實現“身價”倍增。據瞭解,這家農業科技公司在開發保健食品的同時,還通過生產富硒土豆米、富硒土豆粉皮、硒土豆植物飲料等農副產品,不斷拓展市場規模。2019年下半年,公司實現工業產值2000萬元。
土豆身價大漲,帶動了當地村民致富。車間投料區工人胡桂緒說:“在工廠上班,一個季度拿到的工資,比以前一年的收入還多,日子好過多了。”另據瞭解,該公司還通過提供穩定的收購管道、更高的收購價格,帶動解決了周邊3000戶農民的土豆銷售難題。
一顆小土豆,何以撬開一扇致富門?“富硒”二字,便是密碼。而這份密碼的尋得,要從一份土地“體檢單”說起……
2014年,為挖掘土地潛力,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湖北省啟動“金土地”工程——高標準基本農田地球化學調查。
在湖北省自然資源廳的統籌推動下,恩施州利用5年時間,完成全域4268.12平方公里耕園草地調查評價工作,並通過採集土壤、農作物、水樣等各類樣品13萬餘件,得出“恩施州富硒土壤資源極豐富”“對比全國其他地區,恩施州農作物富硒情況較好”等重要結論。
極豐富、豐富、中等、邊緣、缺乏……依據土地“體檢單”,恩施州繪製出一幅“硒元素土壤養分等級圖”,為當地產業發展提供科學依據。萬畝富硒基地、大批富硒企業相繼湧現。
與此同時,恩施州還通過推出10條補“硒”養生旅遊線路,建設16家硒科普教育基地,將產業鏈條由農業、工業、拓展到服務業。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恩施州硒產業總產值從2016年的381.91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634.71億元,年均增速達18.45%。硒產業,已經逐漸成長為恩施州的支柱產業。
“金土地”工程,讓恩施打開了“腦門”,也打開了“山門”。而在這項工程推進過程中,自然資源部門還通過一系列的政策組合拳,讓有限的富硒資源得到切實的保護和合理的利用:
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將現有富硒土地資源切實保護起來;下達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專案,對居住於富硒區域內的分散農戶進行集中搬遷,將閒置或廢棄的宅基地通過複墾開發成集中連片的基本農田;下達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整治專案,完善富硒區域內基本農田的路、渠、泵、閘等配套設施……
“硒普查工作不僅是對土地進行‘體檢’,更支撐了恩施州自然資源調查、國土空間規劃、土壤污染防治等一系列政策落地,服務恩施州綠色發展。”恩施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吳時剛說:“通過硒普查工作,恩施州將自身優勢資源轉化為富民資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加油、加碼、加速度。”(來源新華網)